2013-04-12 01:02:46
業(yè)內專家提醒,海外置業(yè)存在風險,投資海外項目需要對移民政策、所投資市場、當地政策等做好功課。
每經編輯|每經記者 王杰 發(fā)自北京
每經記者 王杰 發(fā)自北京
昨日(4月11日),來自美國、澳大利亞、塞浦路斯等25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210家海外地產商齊聚北京春季房展會。
北京房展組委會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,包括北京本地近50個項目在內,本屆房展會共吸引了200余個國內項目和近200個海外項目參加,“海外軍團”幾乎與國內項目平分秋色。北京四季房展國際業(yè)務總監(jiān)魏克非在接受 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本屆房展會海外參展商數量比去年秋季房展會增加30%,超過了預期。
業(yè)內專家提醒,海外置業(yè)存在風險,投資海外項目需要對移民政策、所投資市場、當地政策等做好功課。
海外參展商主打“移民牌”
組委會統計數據顯示,本屆房展會吸引了近200個海外項目參加,海外參展商比去年秋季房展會增加30%,“海外軍團”幾乎與國內項目平分秋色。
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總監(jiān)張大偉告訴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,這是因為海外市場需求不旺,國內購買力強,且消費群體龐大。
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認為,國內很多城市都在限購,擠出了一部分投資需求,海外地產商看中了這部分潛在買家。
本屆房展會上,海外房產項目的低廉價格頗為吸引人。30萬歐元也許在北京六環(huán)只能買一套120平方米左右的三居室,但在歐洲一些小城市卻能換來一套獨棟海景別墅。
展會現場,禮儀小姐手持“買房送移民”的廣告牌向購房者推介,西班牙的一家參展商更是將廣告單做成了歐盟護照的樣式進行派送。在洽談過程中,“移民”往往成為談論的主題,房產反而成了附屬。
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日前發(fā)布名為《畢馬威中國經濟全球化觀察》的報告稱,鑒于國內樓市調控從嚴、歐美房價連創(chuàng)新低、人民幣持續(xù)升值等原因,海外樓市資產越來越吸引中國投資者的目光。根據美國全國地產經紀商協會發(fā)布的一份報告,2011年3月~2012年3月,國際買家在美國購買房產的總金額為825億美元,其中中國買家占11%,約90億美元,僅次于加拿大購房者;而2009年,中國買家的比重只有5%。
海外置業(yè)有風險
海外置業(yè)“看上去很美”,但投資仍需謹慎。
“我一位朋友在國外購房被套牢了,國內雖然調控,但房價的起伏沒有國外這么大。”一位投資客對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表示,國外的法律、風土人情和投資環(huán)境等都是陌生的,投資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。
究竟海外置業(yè)是否真能規(guī)避國內調控困境,為投資者另辟蹊徑?
“海外物業(yè)一般都是買時便宜住時貴,因為有比較高的物業(yè)稅。如果要出讓或出租,很多國家的交易稅費非常高,出租的時候對業(yè)主的要求也較高。”張大偉分析稱,如果沒有一個國家的永久居留權,居住時限也要受到限制。
魏克非舉例說,美國的移民門檻很高;而相對簡單的塞浦路斯等歐洲國家,是非盈利性簽證,不許外國置業(yè)者在當地找工作的,因當地經濟不景氣,他們不希望外國置業(yè)者去搶本國人的就業(yè)機會;像立陶宛等國家,7萬歐元就能辦理移民,但置業(yè)者首先要懂當地語言,熟悉當地文化,否則移民后也談不上“享受生活”。
嚴躍進也強調稱,海外置業(yè)存在風險,投資者需謹慎。一是投資者若對移民政策解讀有誤,其海外置業(yè)投資回報率就會受到影響;二是若對當地市場及政策不熟悉,也會遇到很多麻煩,比如國外部分市場的房價雖低,但背后的稅費卻可能更高,而政治、社會等風險更是不容忽視。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