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-11-07 01:05:31
“你見,或者不見我,我就在那里”,這段由電影《非誠勿擾2》讓人熟知的《見與不見》,在其字里行間,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,做到不離不棄。而放眼當前,低迷的經濟數據,日趨頻繁的波動和風險,讓善于“滾雪球”的資本市場,也不禁走得踉蹌,噪聲圍城之下,投資者逐漸了失去耐心與信心,何談不離不棄?
事實上,作為投資者,在任何一種市場環(huán)境中,都要懂得分辨“看得見”和“看不見”的數據,這是你處“市”之中,不離不棄的根據所在。眾所周知,收益是資本市場上最大的誘惑,即看得見。但憑借博弈分享高收益的投資者并不多見,這便是“看不見”的因素在使壞,即風險波動。捉摸不定的風險波動常令你手中的收益朝不保夕,“富豪”到“負豪”并不少見,作為普通投資者,不能像擲硬幣那般,博弈50%的概率。
與股市陰晴不定相比,債市的確定性因素凸顯,純債基金更是被視為居民資產配置的穩(wěn)健利器。據統(tǒng)計,純債基金自2005年至今,已連續(xù)8年實現整體正收益。即使在去年“股債雙殺”的局面下,純債基金仍實現了全年平均1.2%的正收益。在風險可控性的前提下,“看得見”的收益顯然令投資人更加放心。
也正是因為純債基金極好地權衡了“見與不見”的市場法則,讓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對其從“一見傾心”到“不離不棄”。當前新一輪“純債主義”正在公募基金悄然復興,首當其沖的則是“高純度”的國投瑞銀純債基金。資料顯示,該基金不僅規(guī)避股市直接風險,還回避了可轉債這類可能因股市波動而受牽連的投資品種,有效增強了收益預期。國投瑞銀基金指出,隨著9月CPI再度回落至“1時代”,通脹水平將維持溫和狀態(tài),央行釋放流動性預期仍存在,加上外匯占款流出減少,兩者將有效改善市場流動性緊縮的局面,有利于債市未來表現,純債基金將有望成為降溫時節(jié)中,值得倚靠的“肩膀”。
“訂悅2013”—— 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大征訂活動,訂報有禮。http://www.ulonyx.com/corp/2013dingyue/index.html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